合集包含:
- 国防论
- 战争论
- 海权论
- 海军战略论
- 空权论
- 战争艺术概论
- 兵法简述
- 空中国防论
- 总体战
- 谋略
马克思曾说,战争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行的火车头。他形象地指出了,战争机器如同推土机一般,碾过历史的血肉之躯,于荆棘中开疆拓土,前行的轨道上沾满血腥。生命在战争面前是那么地脆弱。残忍,是战争诞生以来形成的秉性。战争同暴力几乎就是一对同义词,暴力是战争的本质属性,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即使进入现代战争模式之中,诸如贸易战、金融战、外交战、黑客战、网络战、病毒战、舆论战等,战争的本质仍然是残酷的,充满暴力的。所以,我们认为,所谓的“武器仁慈化”“战争非暴力化”“战争泛化”等观点是不妥当的。因为,当前形势下,战争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身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必须时刻对各种战争形态保持高度警惕,因为战争的根本法则,依然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正因为战争的本质是残忍的,同时它又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常态现象,所以,对于战争的看法,自古以来就分为多种复杂的看法。比如,西方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写道: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德意志帝国铁血宰相俾斯麦认为,我们所处的时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靠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靠铁和血才能解决。战争理论家伯恩哈迪认为,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生物法则,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起调节作用的东西。无疑,这几位西方军事大师,对战争都是笑脸相迎的。
与其相反,是反对战争的人们。比如,罗马时代的军事家、历史学家李维认为,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曾经以炮舰政策横行世界、身经百战、建立起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却对于战争有着这样的民间谚语: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而作为东方文明古国,中国经历了无数次的烽火狼烟,更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的血腥与残酷,所以,我们的老祖宗谆谆教导中华儿女:“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陈寿)、“皇帝动刀枪,百姓遭了殃”。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更是鲜明地指出,国强必霸并不是历史的必然规律,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深知“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
我们认为,天下虽安,但忘战必危;虽然冷战结束了,但战争的硝烟一刻未熄。我们必须要有备才能无患。
资源使用阿里云盘分享,付款后可查看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