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包含:
- 伊藤博文:近代日本奠基人
- 德意志理想主义的诞生:席勒传
- 西乡隆盛与明治维新
- 皇位之争:奥朗则布和他的时代Ⅰ(上下册)
- 于尔根·哈贝马斯:知识分子与公共生活
- 梅特涅:帝国与世界(上、下)
《伊藤博文:近代日本奠基人》
伊藤博文1841年生于周防国,1909年(68岁)在中国哈尔滨遇刺身亡。伊藤一生历经幕末维新、西南战争、明治十四年政变、条约修订、立宪政治的确立、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朝鲜统治……他的一生正与近代日本的初创时期重合。
伊藤之雄广泛涉猎书信、日记等原始史料,立足历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描述了伊藤博文“刚强耿直”、波澜壮阔的一生。 这是一部改变伊藤博文形象的决定性著作。
《德意志理想主义的诞生:席勒传》
弗里德里希·席勒(1759-1805)是德语文学中最富活力的形象之一。当人们在巴黎这座大都市掀起革命热潮的同时,他先是在斯图加特、后来又在耶拿和魏玛革新了德意志思想史。席勒所振兴的——甚至连歌德也被他感动——正是人们日后所称的“德意志理想主义”,而贝多芬更将之谱为音符:“欢乐女神,圣洁美丽……”
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描绘了席勒的一生,讲述了席勒如何(与歌德一起)在1790~1805年的十多年间成为德意志精神生活中的那颗位居核心的恒星。所有人都登上了舞台:诺瓦利斯、荷尔德林、施莱格尔兄弟、费希特、青年黑格尔、蒂克、布伦塔诺。这部关于一个伟大精神的生平、著作与时代的书,或许正可以开启一场“席勒复兴”。
《西乡隆盛与明治维新》
1871年(明治四年)的废藩置县,毫无疑问让德川幕藩体制与明治国家体制产生了决定性的差异。这种差异并不仅仅意味着“封建制”向“郡县制”的转变等。自12世纪末的镰仓时代开始,拥有领地、领民和家臣的藩主成为一种独立王国的统治者,这种体系延续了近700年,但在1871年一朝废除。
西乡隆盛将废藩置县看作自己一直以来的“尊王倒幕”实践的终点。从事实层面来看,戊辰战争的结果是三藩献兵,三藩献兵的结果是废藩置县,无论哪项成果,如果没有西乡都无法取得。西乡自己有意识地将废藩置县这场革命视作自己10余年来的“尊王倒幕”运动的终点。
《皇位之争:奥朗则布和他的时代Ⅰ(上下册)》
莫卧儿帝国是印度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传至第五代皇帝沙贾汗时,国家富裕强盛,煊赫无比,留给后世著名的泰姬陵。但是,盛世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朝野风云暗涌。围绕着皇位继承人问题,战功赫赫的三皇子奥朗则布和钦定皇位继承人太子达拉·舒科展开了一系列明争暗斗。在沙贾汗 病倒后,莫卧儿皇位继承战争爆发了……
《于尔根·哈贝马斯:知识分子与公共生活》
斯蒂芬·穆勒-多姆经过多年深入调研,亲自采访了哈贝马斯,以及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各种人物,最终为读者奉上了一部传记大作。它是首部全面记录这位当代最富名望的知识分子生平的作品。以相关历史事件为背景,本书既记述和探讨了哲学反思与知识分子介入的相互作用,亦探索并展现了个人生活史与作品史之间的关系。本书清晰地勾勒出一位举世无双的思想家的画像:他不仅创立了交往行为理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哲学成就,而且每当他察觉社会发展滞后,不能为保证自由平等的生活条件提供可能性时,会立刻成为毫不妥协的批判者。
《梅特涅:帝国与世界(上、下)》
在历史叙事中,梅特涅一直以与一切自由、民族力量反其道行之的敌人形象出现,是反动的化身。相反,历史学家沃尔弗拉姆·希曼却为这位影响欧洲四十余年的国务活动家赋予了全新的形象。希曼教授在新史料的基础上,第一次精准且形象地阐述了19世纪上半叶梅特涅在诸多关键时刻发挥的作用,以及有哪些动机在长时期驱使着他……梅特涅的思想在当时颇为现代,他对社会历史的诊断也洞若观火、极富预见性。所有这些论断与人们到目前为止加罪于他的指责迥然不同。
资源使用阿里云盘分享,付款后可查看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