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战争与革命年代的中国(全2册).[美]约翰·帕顿·戴维斯/理查德·伯恩斯坦.甲骨文

书籍 · 29 天前 · 82 人浏览

使用本站前请先阅读:进站必读

合集包含:

  • 未了中国缘:一部自传
  • 中国1945:中国革命与美国的抉择

《未了中国缘:一部自传》
20世纪50年代,麦卡锡主义开始在美国泛滥。一天早上,国务院召见小约翰·帕顿·戴维斯,把他开除出国务院。他到底犯了什么错误?二战期间,这位职业外交官提醒美国政府中国共产党将取得统治权——事实证明的确如此。数以千计的美国人,包括戴维斯,身陷这场席卷全国的政治旋涡中,并且深 受迫害。美国也因此失去了整整一代的东亚外交官和东亚问题专家,失去了他们的智慧和指导。
戴维斯是美国传教士的儿子,20世纪初出生在中国,主要在美国接受教育。20世纪30年代,他加入了刚刚成立的驻外事务处,重新回到了中国,并且自此一直在中国工作到二战胜利前夕。在中国工作期间,他成为了第一批和中国青年革命家毛泽东打交道的美国人。他也记述了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的起居无度和政治弱点。戴维斯曾担任史迪威将军的政治助手,史迪威将军是东亚和南亚联军战时统帅;因而,戴维斯得以游历东亚和南亚,与殖民地时期印度的尼赫鲁和甘地会面,判断他们会不会因为敌视英国而转而支持日本。戴维斯曾在莫斯科与乔治·F·凯南共事,并且成为了一生的朋友,后者是美国对苏政策的缔造者。但是,两人都没有逃过战后美国肆虐猖獗的“反共浪潮”。
通过《未了中国缘》一书,戴维斯以他的智慧向我们展示了他所生活的时代。他既是那个时代的行动者也是那个时代的观察者。

《中国1945:中国革命与美国的抉择》
194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之年,也是中国国内政治形势风云变幻的一年。对日作战的胜利并没有给中国带来最终的和平,内战的阴影开始在中国上空笼罩,原本就复杂的国共两党关系更因美国和苏联的介入而增加了更多变数。《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作者理查德·伯恩斯坦用引人入胜的笔调描述了这个美国与中国关系的转折之年,他认为,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不仅彻底改变了中美之间的关系,也永远地改变了东西方关系的走向。
在《中国1945》一书中,作者从1944年年底至1945年年初的畹町战役写起,然后回顾了中国在二战中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接着对二战中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及变化、中国通们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建议及争论等诸多内容进行了考察,讲述了有关1945年所发生的急剧变化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精辟地分析了其中纷繁杂乱的构成要素,如美国外交官、军事领导人和舆论制造者之间的明争暗斗,以及为影响中国未来走向的各种力量之间的交锋,等等。作者,在1945年所发生的事情,不仅彻底改变了中美之间的关系,也永远地改变了东西方关系的走向。
作者在书中挑战了我们熟悉的现代中美关系起源的看法。他认为,以下两种观点,即与共产党人合作能避免中国一边倒向苏联,或者给予蒋介石政府更多支持能够避免其垮台并能建立一个亲美国的中国政府,进而可以避免之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发生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决定中国未来结局的绝不是美国政策,而是存在于中国这片土地上的自身的力量,并且,拥有巨大但并非无限的实力的美国,从来就没有对中国实施决定性的控制。

战争与革命年代的中国

约翰·帕顿·戴维斯(John Paton Davies Jr.,1908-1999),1931年至1954年间,任职于国务院驻外事务处,著有Foreign and Other Affairs ,Dragon by the Tail: American, British, Japanese, and Russian Encounters with China and One Another 。

理查德·伯恩斯坦,现居于纽约,记者、文化批评家和评论员,曾为《时代》杂志和《纽约时报》驻亚洲和欧洲的通讯记者,并且也是《时代》杂志北京办事处第一位主任。他撰写了很多有关中国与亚洲的书,如《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合著),《终极之旅》(Ultimate Journey,《纽约时报》年度好书),《走出忧伤》(Out of the Blue,《波士顿环球报》2002年度好书)等。

资源使用阿里云盘分享,付款后可查看下载链接:

价格: 1.00 元
VIP会员免费终身会员免费
温馨提示:登录付款后可永久阅读隐藏内容。 付费可读
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