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传授一点人生经验

博客 · 08-29 · 81 人浏览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栗树咖啡馆”,发表于2019年世界读书日期间,以下内容有删改)

没时间读书怎么办?

读的书都记不住,我都看进去了啥?

到底要不要做读书笔记?

其实适合每个人的读书方式都不一样,既要考虑书的类型,又要结合自身的习惯、记忆力、时间安排等等。

虽然我一向认为,读书应该百无禁忌,Just read it 就对了,但细细想来其中的门道还是值得探讨。

借今年世界读书日的机会,攒出几篇文字,来聊聊我理解的“读书”这件事。计划分四篇文章,以下为第三篇:

如何读,传授一点人生经验

- 1 -

在开始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确定一个方向,即:我读一本书,是为了什么。

这里的“为什么”,和我在本系列第一篇里写的“为什么要读书”不一样,可以说,那个“为什么”是战略上的,而这里的“为什么”是战术层面的。

根据个人理解,我粗略地把阅读分成四种类型:

  1. 学术类阅读:这里用“学术”之名只是为了建立一个直观的印象,我认为它指的是“有明确的外部目标推动”的阅读,比如升学考试、考证考级、学术研究、职业技能提升等等;
  2. 技能类阅读:为了掌握某项技能而进行的阅读,它跟学术类有时会很接近,为了区分它们,我想此类阅读指“满足功能型的自我需求”的阅读,比如学摄影、学做菜、学下棋等等;
  3. 知识类阅读:为了获取你感兴趣的某个领域的知识、信息,帮助你构建世界观和思维体系的阅读,它可能对你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帮助,但是并非给予直接指导;
  4. 娱乐类阅读:你读它纯粹是为了享受,享受文字的美感也好,享受情节的跌宕起伏也罢,可以手不释卷挑灯夜战,但哪怕读完就忘了也没什么。

- 2 -

对于学术类阅读,可能需要单独拎出来看,我在前面说过:

“读书”和“学习”有时是两件事。

当你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时,你需要的是一切提升效率获取信息的方法,阅读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且还未必是效率很高的一个环节,你可能需要听课、看书、做笔记、做练习题、做实验等等。而我今天想讨论的,主要是基于读书这件事本身的方法论。

(这个分类方式,我自己也并不十分满意,把追求学历、职业资格等和自身知识积累、技能提升割裂开是不对的,但是在阅读行为上,它们确实可能需要不同的策略,所以姑且这么区分)

简而言之:

越接近学术型,就越需要整块时间,并配合笔记、习题、实践等;越接近娱乐型,就越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并更加随心所欲。

读书笔记

需要特别强调,并非所有书籍都可以一一对应地分类,就拿文学来说吧:有人读它只是消遣;有人能从中收获哲理,完善自己的世界观;有人从中学习写作技巧,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更有人拿它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因此切不可教条对待,还需根据自身的习惯和目标进行调整。

- 3 -

关于记笔记。

实话实说,我这人看书相当随意,大部分情况下是不记笔记的,有所感悟我会直接写成书评或随笔,这主要也是因为我的阅读习惯更偏重人文类书籍。

虽说没有系统的笔记,零散的记录还是有的,很多年以来,我都随身带一个小本子,用来摘录一些有用的段落,或记录一些阅读的感悟,每条都会标上日期和出处,不知不觉也攒了不少本。最近两三年改为在电脑上开个文档记,或者用手机便签记录。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自己记笔记的方式,居然和日本的一位著名的“笔记专家”奥野宣之暗合。他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一书中阐述了一种“一元笔记法”(我戏称为“一本道”),即把所有的信息全部记录在一本笔记本上,并且高度自由,无需复杂的形式和分类。

在记笔记这件事上我是实用主义者:只要能帮助阅读、记忆、整理思路、记录灵感的就是好笔记。很难说我的方式对或不对,还是要看各人习惯自己调整。

不过,要多一句嘴的是,我观察到很多人记笔记/画手账往往形式凌驾于内容之上。作为手残党,我也很欣赏那些制作精美花样繁多的手账,只是有时候,为了美观和整齐花费大量时间,远高于整理和回顾笔记内容,那笔记的作用怎么体现呢?

- 4 -

关于碎片化阅读。

我记得这个概念刚被提出的时候是一个中性词,最近两年却渐渐走向了贬义,很多人甚至谈之如洪水猛兽。也有不少书友忧心忡忡地问我“如何才能摆脱碎片化阅读”。

今天我就旗帜鲜明地表达一下我的观点:

我支持碎片化阅读!

为什么这样说,原因有三:

  1. 不管你愿意或者不愿意,在现代社会,你的时间、你的注意力、你接触信息的方式,都不可避免地碎片化了,与其抵抗,不如掌握正确的方法面对它;

  2. 碎片化阅读 ≠ 阅读“碎片”,更不代表你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碎片化;

  3. 在很多场景下,碎片化阅读的确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更合理地利用时间。

碎片化阅读的不可取之处,跟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一本书读懂”“五分钟看懂”系列一样,在于你千万不能把碎片当成全部。

你阅读的时间可能是零碎的,你吸收的信息可能是零散的,但你的思维一定要是连贯的,成体系的。

当然,我前面说过,不是什么书都适合碎片化阅读,如果你是复习备考、上课学习,还是要拿出整块时间善加利用。除此之外,要实现优质的“碎片化阅读”,还需要下一点功夫:

  • 你要真的喜欢读书:如果闲暇时间也不想阅读,又怎么能指望利用零散时间见缝插针地读书呢;
  • 要有阅读大段文字的能力:碎片化阅读可不是叫你只读“碎片”,有些人明明是自己心浮气躁,没有耐心阅读,打着“太长不看”的旗号招摇过市,却把锅推给“碎片化阅读”,说是新的媒体形式带来不好的阅读风气,这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 记忆力至少要还可以:碎片阅读不可避免要把整段内容拆开,如果你看一页忘半页,每次接着看就要往回翻好多,那最好还是别碎着看了;
  • 手边随时有东西读:古人说有三个地方最好读书——“厕上、马上、榻上”,如今我把马上改成车上,意思也是一样,手边总有书可看。比如开车去车站接人,等半小时就能看上一段;办公桌旁边放两本,下载东西,装个软件的时候,也能随手拿起来翻两页;地铁是看书的好地方,光线充足运行平稳,千万不要在意别人的目光……

最后,如何为更好的阅读习惯提供便利呢?不得不说,电子书是一个很好的形式。

这就是我们下一篇要说的内容了:

《用什么,设备其实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