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影视资源格式说明

博客 · 04-05 · 433 人浏览

本文原载于知乎,是我在《下载 4k 资源的时候,应该选什么版本?》这个问题下的回答。
有删改,借此解释下本站部分资源的选用标准。

下面就以
人鬼情未了.4K+杜比视界兼容HDR.英语原声+5版国配.完美收藏版
为例,解释下相关参数:

该电影文件名为:Ghost.1990.UHD.BluRay.2160p.x265.10bit.DV.HDR.7Audio.TrueHD.5.1.mUHD-FRDS.mkv

4K:即该资源的分辨率,4K的分辨率具体是多少解释起来比较复杂,不过多纠结,对于这部电影来说,它的分辨率是 3840 x 2160,是一部标准的 2160P 分辨率电影,但有些电影因为画面比例,并非是固定的分辨率,但也可以算作 4K,分辨率的问题下面还会说到。

2160P:这是个很容易混淆的概念,我们经常会默认 4K 和 2160P 是一个意思,实际上这两个概念不同,2160P 的意思是:垂直分辨率必须达到 2160 像素,且是“逐行扫描”(P)的显示方式,而 4K 的标准有很多种,两者不能划等号;不过话说回来,我们了解这个基本概念,在实际下载资源的时候,不需要太过纠结,因为有很多电影都不是标准分辨率,但实际只要整体像素水平和 4K 相当,习惯性都会在标题上注明 4K 或 2160P。

WEB-DL:全称其实是“web download”,顾名思义,就是从网页上下载的视频,通常指的是从流媒体视频网站破解拼流下载的资源,它当然也可以是 4K 分辨率,但是通常码率和帧数会比蓝光原盘低,简单说,相同分辨率下,码率越高,也就意味着画面精度越高,而帧数越高,画面越流畅。所以通常来说,WEB-DL 资源质量肯定是不如 BluRay 资源的。

但是!!世事无绝对!!如果你有幸在某个资源上看到 BCORE WEB-DL 的标记,那你要小心了!

它的体积可能比蓝光原盘还要大,因为 BCORE 代表 SONY Bravia CORE,专做超高码率的流媒体。这是个题外话,不展开了,我们继续。

BluRay:正式写法应该为 Blu-ray,表示资源的来源是蓝光光盘;需要注意的是,来源是蓝光光盘和资源本身是蓝光原盘文件不是一个概念,所有从蓝光压制而来的资源都可以标上 BluRay,要分辨“蓝光原盘”和“蓝光原盘压制”,看文件体积就行了,比如《人鬼情未了》这部电影的初版蓝光原盘文件,体积大约在 42G 左右。下图为该电影初次发行蓝光碟时的封面,碟套带一圈蓝边,上方有个 Blu-ray disc 标记,是蓝光碟的统一标识。

蓝光光盘

UHD BluRay:即 Ultra HD Blu-ray,表示资源的来源是超高清蓝光光盘,也就是蓝光光盘的进化版,同样看文件体积,这部电影的 UHD 蓝光原盘,体积大约在 62G。下图为该电影 2024 年发行的超高清蓝光碟封面,碟套周边变为黑色装饰,上方带 4K Ultra HD 标记。

超高清蓝光光盘

需要注意的是,蓝光原盘文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可播放媒体文件,它是一个包含很多层级的文件夹,因为蓝光原盘本身是为了蓝光播放器准备的,并且带有标题界面、导言等内容,适配的是蓝光播放器的遥控功能,使用电脑播放需要正确找到视频文件,通常在 bdmv 文件夹下的 steam 文件夹里,选择体积最大的文件打开即可。

REMUX:Remux 的意思是无损提取出蓝光碟的视频和音频内容,一般会封装成 TS 或者 MKV 格式,REMUX 文件体积比蓝光原盘小一些,主要是去除了蓝光碟里的菜单、导言、多余的音轨,还有一些花絮等内容,只保留电影的主体,清晰度和原盘没有差别,播放也更方便,以上面的 UHD 蓝光原盘为例,Remux 的文件体积大约在 55-58G,而初版蓝光盘的 Remux 文件大约是 32G。

IMAX:有些资源标题上会出现 IMAX,这跟电影院里上映的时候是 IMAX 影厅并无直接关系,实际表示这是一部由“IMAX 认证的数字摄影机”拍摄的电影,当然一般带这个标的电影,大概率上映时肯定会上 IMAX 影院。

HEVC:有时标注为 H.265 或 x265,它们意思一致,指的是该资源采用的视频编码标准,这是相对于前一代标准 AVC / H.264 而言的,复杂的标准就不说了,简单讲 H.265 相比 H.264,可以在相同画质下,让视频文件体积缩小大约 40%,当然这只是理论值,但你只要知道 H.265 编码的资源体积更小即可,现在大部分压制组都普遍采用 HEVC 编码了,另外还有个新兴的编码标准 AV1 正在逐渐流行,主要是由于这是个开源的编码标准,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多地看到,也是题外话不多说了。

DTS-HD MA/TrueHD Atoms:这些都是音轨参数,表明采用哪个公司的声音技术,DTS-HD 和 TrueHD 通常不可能同时出现(当然不排除有压制组压了两根不同的音轨,但一般很少这么操作),因为这两种声音技术来自两家竞争的公司:

DTS-HD 背后的公司就叫 DTS,即 Digital Theater System,数字化影院系统,DTS-HD 后面经常跟着“MA”,就是下图的
Master Audio,DTS-HD Master Audio 是 DTS 公司针对蓝光光盘研发的无损音频格式,所以如果资源标题里有“DTS-HD MA”,说明大概率是直接用了原盘音轨,反之如果只标了“DTS”,则有可能是有损音轨。

DTS-HD

而 TrueHD,来自我们都比较熟悉的杜比公司,同样,TrueHD 后面也经常跟着后缀“Atoms”,即杜比全景声,只有后面加了 Atoms 才是全景声,如果一个资源只标 TrueHD,它也有可能是传统的无损环绕声。

TrueHD

DDP:也有些标题中的音频参数标记为“DDP5.1”,DDP 指的是 Dolby Digital Plus,也是杜比公司的技术,它是一种音频编码标准,表示音频经过了压制,通常是用于流媒体平台,海外主流流媒体平台的杜比全景声大多采用 DDP5.1 内核,所以 DDP5.1 经常跟 WEB-DL 同时出现,也有部分资源采用蓝光原盘的画面,但是压入了流媒体的音轨。

其他:音轨的情况比较复杂,很多老资源,或希望尽量压缩文件体积的资源,会使用 AC3、AAC 甚至 MP3 等等,这些都是比较老或压缩率较高的音频编码方式,总的说来,标记有 DTS-HD.MA 和 TrueHD Atoms 的都是比较高级的音轨,至于这两家谁更强,不太好说,我个人是木耳朵,听不出太大差别。至于 5.1 和 7.1,这指的是不同的声道,应该比较好理解,就不展开了。

10bit:画面色彩参数,10 指的是 2 的 10 次方,即色彩有 1024 个色阶,而之前的 8bit 即 256 色阶,色阶越多,色彩精度越高,色彩间的过渡更平滑更细腻。下图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可以明显分辨出两者的差异。

10bit

HDR/SDR:高动态范围/标准动态范围,HDR 现在应该见过的人很多了,主流的手机屏幕和摄像头,大多已经兼容 HDR 技术了,简单粗暴地说,HDR 的画面“亮的更亮暗的更暗”,光影细节更丰富,景深表现更好。

DV/DoVi:Dolby Vision,也就是杜比视界,其实它也可以认为是一种 HDR 技术,只是比传统的 HDR10 标准更高一些,比如采用 12bit 色深,允许的最大亮度达到 10000 尼特等等。之后 HDR 也推出了升级版的 HDR10+ / HDR10 Plus 来对抗 Dolby Vision。

关于 HDR / Dolby Vision 资源,你必须要明确设备支持此类资源播放,用 PC 端常用的软解方案来举例,现在 PotPlayer 播放器原生已经支持软解 HDR 了,但是却不支持 Dolby Vision,在电脑上播放 Dolby Vision 视频,要安装 Dolby Vision 插件,然后用 Windows 系统自带的“电影和电视”播放;如果你用了不支持 HDR 的播放器播放 HDR 资源,画面会发灰发白,而如果用不支持 Dolby Vision 的播放器播放 Dolby Vision 资源,画面则会发紫或发绿。

最后再回到《人鬼情未了》我收藏的这个资源:
Ghost.1990.UHD.BluRay.2160p.x265.10bit.DV.HDR.7Audio.TrueHD.5.1
它是 UHD BluRay 超清蓝光原盘压制而来的,采用了 H.265 的压制标准,10bit 色彩标准,DV 和 HDR 同时存在,表示它采用了兼容 Dolby Vision 的 HDR 技术,用支持 HDR 的播放器播放即可实现杜比视界的效果,7Audio 指这里压制了七条不同音轨,包括国语配音和英语原声,TrueHD.5.1 即其中最高清的音轨采用了 TrueHD 无损环绕声技术。

因为我既不想要原盘,体积太大太占空间,又不想要 WEB-DL,清晰度不够好,所以通常都是选一个相对较高码率压制 + 次世代音轨 + HDR 或 DV 版本收藏。该资源大小为 28.54G,比原盘的 62G 小了不止一倍,但在家庭环境下,观影体验几乎没有差别。

以上是我收藏影视剧资源的一般标准,当然,一些经典老剧,尤其是国产影视剧,并没有真正的高清版本,也会收藏一个相对高品质的资源,在发布资源时,我会把一些最基本的参数标注在页面上,而资源定价,也是充分考虑了资源质量以及文件大小,因为我的主要成本即存储该资源所占用的空间,请参考选择。